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管理学院召开2025年春季学期教职工大会
2025年2月16日下午,管理学院在城关校区东区杏林楼召开了2025年春季学期教职工大会,总结2024年秋季学期工作,安排部署2025年春季学期工作,全体教职工参加会议,会议由党委书记刘亚军主持。
会上,邀请学校党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兴业研究员作了题为《学科建设,每个人都不能置身度外》的辅导报告。李兴业详细介绍了高校学科与学科建设的内涵、学科发展的现状与思路,解读了国家和学校学科建设的政策和路径,深入分析了管理学院学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为学院学科评估中的重点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他指出,学科建设是高校事业发展的龙头,建设一流学科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基础。管理学院需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他强调,学科是每一位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每一位教师都要将自身科研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为国家重大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力量,学院要充分激发全院教师的活力潜力,让教师与学院、学科同成长、共进步。
会上,副院长赵雁海,副书记、副院长常韬,副院长张若勇、保海旭,副书记王萍分别通报了2024年秋季学期本科生教育教学与国际合作及国际认证、研究生学生工作与行政服务及EDP培训、学术型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与实验室建设等工作开展情况,安排部署了2025年春季学期工作。
院长王康周做总结讲话及重点工作部署。他充分肯定了2024年下半年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队伍建设、国际交流与国际认证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结合学院第五轮学科评估情况,分析了学院未来改革发展方向,安排部署了重点工作。他要求,一是狠抓落实,聚焦学科评估要点。全面梳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各方面工作,总结成绩与经验,查找短板与不足,精准施策,切实把思想和行动落实到迎接第六轮学科评估的各项要求上,确保工作取得实效。二是结果导向,聚焦需求精准引才。进一步优化人才引进流程与机制,拓宽引才渠道,丰富培养方式。聚焦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及学科评估关键指标,精准开展人才引进工作,为学科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三是转变观念,聚焦融合助力发展。依托草地生态绩效治理与管理大数据实验室、公共安全智能实验平台等科研平台,加快推进国家级、省级实验平台建设。把握数智化时代机遇,加快专业转型,推进学科深入交叉融合,助力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提升综合竞争力。四是戮力同心,聚焦实干推动发展。强调要秉承“大道至简,实干为要”的工作理念,深入研讨发展战略与规划目标,推进工作落地实施。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深入开展痛点堵点难点问题研究,精准把握党和国家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和发展机遇,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坚实力量。
刘亚军在会议总结时充分肯定了学院2024年在建院20周年庆典和系列学术活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验平台和实验室建设、学位授权点的核验和自评、基层科研组织改革等工作取得的成绩,对全体师生的辛勤付出和积极贡献表示感谢。他要求,一是在学科建设方面,以第六轮学科评估工作为契机,全面深入分析学科发展情况,进一步明确强优势、补短板、凝特色的发展路径。二是在专业建设方面,要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知识创新、就业市场的需要,有计划地培育新兴专业,培养国家急需人才;要持续强化专业内涵建设,推进跨学科创新班建设工作落实落地。三是要突出有组织科研,创新科研机制,充分发挥研究所(中心)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大团队作战,争取大项目、大成果。四是课程建设方面,要坚持“立德树人、能力导向、特色发展、数字化赋能”的课程建设的目标,落实“两性一度”课程建设标准,同时加强课程质量评价,组织教师教学能力培训。五是要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推动党建与学院中心工作的互融互促。六是加强各支队伍的日常管理,各系、所(中心)要丰富活动形式、提高活动质量;研究生导师要制订并落实组会计划,保证一对一线下指导的次数和质量;青年研究员要主动融入团队,增强对学校、学院的归属感;行政服务团队要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明晰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质量,为师生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